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应试教育的倾向,这直接来自于中高考按考试科目总分顺序录取学生。 在英语教学中,很多学校以升学考试为中心进行英语教学,为了应试英语,很多学生都花了很长时间学习英语,但还是“聋子英语”和“聋子英语”。 但并不是所有的大学专业职业对英语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相当比例的学生学习英语只是为了适应升学考试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英语的情况并不多。 在此背景下,“降低英语教学比重”“取消英语必修课地位”的建议也得到了很多舆论的支持。
但是,如果按照总分顺序录取的招生录取制度不变,不再把英语作为必修课,随之产生的问题是英语被边缘化,学校不再重视英语教育,这个问题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的学校会更加严重。 但是,在许多专业和技术领域,要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必须理解英语。 现有科技文献顶尖学术杂志大多以英语为主,在不重视英语的情况下,国际化人才培养必然受到影响。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的学生和城市学生的差距可能会更大,而不是缩小。
因此,根本问题在于“入学考试一体化”的考试招生和教育体系。 要解决“100%学生学英语,能用的只有10%”的问题,必须推进录取制度改革,赋予高校更大的招生自主权,让高校自主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高考科目和成绩要求。 有的专家对人才英语水平要求高时,会提出较高的英语成绩要求,不仅要看笔试成绩,还要进行面试; 一些对英语的专家提出或不提出英语成绩低的要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报考的学校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选择多学英语或少学英语。 这不仅解决了中小学的“应试英语”问题,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自主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学习科目和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