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千步万行,不如淮河两岸”是沿淮美好生活的生动写照,但受黄河夺淮等因素影响,淮河曾桀骜不驯泛滥成灾,给两岸带来了数不尽的水患之苦。
时空更迭,治淮水族历久弥新,治淮成效显著。
“上止中畅下泄”防洪体系逐步完善。《淮河流域综合规划》“十二五”流域水安全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相继编制完成; 治淮工程38项已开工建设35项,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陆续建成通水,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流域河湖长制作业体系全面建立,建设幸福河湖1000多个,淮河干流水质多年保持在类以上; 用于消除180万人贫困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已经全部解决……
淮河面貌一新,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人的相亲,城市的水交融的画卷慢慢展开。
重点工程水患变水利
顾广银所说的安丰塘古称芍陂,是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主持修筑的淮河沿线水利工程,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被誉为“天下第一塘”,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历史上,淮河可以说水害严重,经常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干旱。 几千年来,兴修水利化害为利,符合淮大佬的期盼和追求。
7月30日,江苏淮安盐城境内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建成后将大幅提升淮河入海能力。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御处副处长王春阳介绍,二期工程将入海水道设计洪水流量从2270立方米/秒提高到7000立方米,洪泽湖洪水调节蓄水能力进一步提升,淮河中游洪水加速泄流,淮河流域人口2000多万。
“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在江苏,效益全流域,是缓解淮河中游防洪压力实现全流域安澜的重要举措。 ”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陈杰表示,工程实施后,也为提高淮河出海等级增强运力门槛,助力“淮江海联运”的实现,进一步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
蓝天映水,峻岭袅袅轻烟。 随着治淮工程陆续开工投入使用效益发挥,在秋日温暖的阳光下,淮河安澜相安无事。
流域环境保护一河碧水
矗立在淮河旁的江苏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芦沟村的田间地头,一望无际的万亩稻田,清澈的河流过良田,包围着村庄,美丽丰收的水彩画延伸到很远的地方。
生态优美的体现,得益于日前刚刚建成的盱眙县官滩镇圣山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该项目实施后,当地共疏浚沟涵洞堰桥等建筑物57座,整治梯田109.5亩,不仅改善了当地水生态,而且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门槛。
流经蚌埠市淮上区梅桥镇的三汊河是淮河的支流,当地村民张兴玉在河畔农家乐,因味道好环境优越,生意很好。 但为保护淮河水质,蚌埠市拟在当地建设三汊河生态湿地,张兴玉在规划红线中的农家乐面临拆迁。
张兴玉曾经不理解。 此后,梅桥镇上的干部不断上门工作,让他了解良好的生态对淮河的重要意义,破坏了家里的农家乐。 在当地“河长”的帮助下,他又施展了特长,修建了酒店,开办了农业采摘项目,生意红火。
张兴玉的变化是无数关于淮河流域环境治理的故事之一。 十八大以来,保护好江水,成为大人们沿淮自觉行动。 截至目前,27.2万河湖长已使淮河流域所有河流湖泊拥有守护者。 淮河全流域参加全国“清四乱”专项行动的7787个突出问题全部完成整改。 严格禁止非法采砂,洪泽湖罗湖至南四湖全面禁止采砂落实到位,非法采砂船全部清零。
城乡携手美化风景
如今的淮河,不仅用甜牛奶滋养两岸,而且促进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两岸景色逐年更新,成为游人向往的新地方。
秋天傍晚,卢德换上运动服离开了家。 “出了家门就是公园。 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风景。 有时间的话去河边看看。 对淮河的思念难以割舍。 ”吕德迁说。
但是,如果时间线变长的话,卢德转移就不能这么说了。 十年前,淮河岸边除了大小沙坑外,还有河滩和田地。
“淮河是蚌埠的母亲河,河过城,是名副其实的城中河。 ”蚌埠市水利局局长荀异然表示,淮河两岸滩涂存在与城市割裂生态环境恶化缺乏系统有效的生态保护和规划利用等诸多问题。 主城区淮河两岸滩涂的现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对幸福河湖美好愿景的期待,实施“美丽淮河”工程建设城市“中央公园”已经十分必要和迫切。
去年,蚌埠市委市政府把“美丽淮河”作为主要工作之一,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实施淮河蚌埠主城区防洪交通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全面优化主城区淮河防洪交通生态,构建“堤固水清岸绿景美”幸福淮河
荀然表示,目前,“靓号”首期二期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
沿海城市扮成淮河,沿海乡村也胜景在握。
夕阳西下,倦鸟归林,安徽颍上县八里河景区清澈的水面上掠过飞鸟的身影,远处的吊桥塔凉亭纪念碑漆成金色。
“这里碧波荡漾,杨柳依依,鸟语花香,淮北也能看到江南风光,真令人难忘。”颍上县居民刘梅华携家人兴致盎然地游览八里河景区。
“八里河地区是淮河流域典型的湖洼地区,曾水来泽,引水荒。 ”八里河景区管委会副主任黄辉说,1991年百年不遇洪水后,当地群众改变观念,以生态治理为切入点,加大工作力度,每个村承包一个小项目。 因势利治水,宜因地制宜用水。 这几年,他们在堤坝和水域之间建设了占地3600亩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乐园。
生态环境的改善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八里河农民也适时改变传统农业致富方式,以景区为中心建设上百家“农家乐”“渔家乐”,游客可以在这里摘瓜果播种钓鱼,享受渔家欢乐。 目前,八里河景区年收入亿元,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和保护,人与自然也实现了和谐。 目前,这里栖息着数十万只各种候鸟留鸟; 盛产武昌鱼黄鳝黄鳝等50多种水产品,已成为皖北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