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券商表示,人形机器人取代人类,潜在空间惊人。预计短期进入国内场景,潜在空间14万亿,中期进入商业服务和“非结构化”工业场景,潜在空间25万亿,长期突破情感/陪伴场景,总潜在空间31万亿。
预计价格不到2万美元。
接着,马斯克展示了准备生产的擎天柱机器人版本。马斯克指出,现在市面上的人形机器人普遍没有智能大脑,成本太高,产量太低。特斯拉有信心以更低的成本实现量产,最终产量将达到数百万辆,预计价格不到2万美元。将来,家用机器人可能比汽车便宜。也许不出十年,人们就可以给父母买一个机器人作为生日礼物。
零部件方面,擎天柱共有28个电机“接头”,比去年公布的40个少了四分之一。机器人的设计电池容量为2.3 kWh,电压为52v;机器人的“大脑”部分并不是真的放在头部,而是安装在躯干。该机器人支持Wi-Fi和LTE网络连接,并包括音频组件,这些组件都安装在后备箱上。特斯拉工程师表示,他们正在努力降低擎天柱机器人的功耗和零件数量。
超级计算机有望在Dojo 2023年建成。
Dojo团队在会上宣称,1个训练模块的机器学习训练能力足以达到6个“GPU计算盒子”,成本不到“一个盒子”的水平。ExaPod是一个完整的Dojo计算集群,包括120个训练模块和3000个D1处理器,其FP16计算能力高达1.1 EFlops
FSD测试版将于年底前在全球推出。
特斯拉还公布了FSD的最新进展。目前参与FSD Beta测试的用户已经从2021年的2000人扩大到16万人。Tesla介绍了FSD自动贴标机制和仿真的开发。特斯拉开发了一种新的自动标记机制,以帮助3D标记。消防处的专家解释了当摄像头在特定阈值下显示不清晰的图片时,该软件如何使用其他剪辑来填充图片。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FSD测试版将于年底前在全球推出,北美以外的市场需要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
机器人万亿跑道起航
民族证券研报显示,人形机器人可能带来机器人上游核心零部件的投资机会。参考特斯拉公布的工业机器人零部件和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细节和应用场景,人形机器人可能受益的环节包括减速器电机结构件半导体芯片和器件传感器面板玻璃和材料等。成本方面,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主要是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系统,分别占32%22%和12%,成本占比超过65%。我们判断减速器在人形机器人零件中的价值较大。
东吴证券表示,人形机器人的替代对象是人类本身,潜在空间惊人。预计短期进入国内场景,潜在空间14万亿,中期进入商业服务和“非结构化”工业场景,潜在空间25万亿,长期突破情感/陪伴场景,总潜在空间31万亿。
推荐阅读
在马斯克的擎天柱背后,人形机器人正在打开一个新的商业入口。
马斯克的擎天柱人形机器人即将亮相。根据特斯拉官方公布,特斯拉2022 AI将于10月1日在加州帕洛阿尔托举行。
自第一部电影《变形金刚》问世以来,电影中的许多形象受到了众多影迷的追捧,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服务产品。比如北京环球影城就创造了威震天擎天柱等机器人。不过,与北京环球影城的威震天擎天柱等机器人不同,马斯克的擎天柱并不是真人扮演的机器人,而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真正人形机器人。
从特斯拉戴森到小米等。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厂商进入人形机器人,人类可能真的很快就会迎来与人形机器人共存的时代。
马斯克的擎天柱
尤其是今天,经历了几十年发展的人形机器人,正朝着越来越完美拟人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去年8月的特斯拉人工智能日,马斯克向全世界宣布,特斯拉要‘造人’。现在,10月1日,新的特斯拉AI日,这款特斯拉机器人将正式亮相。
而且按照马斯克之前的说法,擎天柱的单价不会高得离谱。事实上,在今年4月的一次采访中,马斯克已经透露,特斯拉机器人预计售价为2.5万美元,可能比特斯拉汽车便宜得多。
除了特斯拉,与家电‘脱圈’的戴森也进入了人形机器人领域。目前已经发布了一款可以拿漂白剂拿盘子的机械臂。戴森的愿景是在未来10年内推出可以做家务的人形机器人。凭借扫地机器人吹风机吸尘器等产品在家庭服务领域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戴森计划以自己的优势技术打造一款用于家庭保姆的人形机器人。
新商业入口
从根本上说,科技巨头之所以钟情于人形机器人,是因为人形机器人毋庸置疑的未来趋势。
目前机器人大致可以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其中,工业机器人是指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在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自动控制代替人类进行一些单调频繁重复的长期操作;服务机器人是指在非结构化环境中为人类提供必要服务的多种高科技集成的先进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是指在高危环境和特殊工作条件下代替人类工作的机器人。
但无论是对于工业机器人还是服务机器人,仿人机器人对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回顾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工业机器人发展速度缓慢,除了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还与其初级的智能水平和难以移植的应用环境有关。传统工业机器人主要解决传统制造业的效率问题,在静态结构化确定性的无人环境中完成重复性作业。他们的工作特点是相对隔离的空间,不与人接触,预先编程或教学和复制控制,外部安全。
随着制造业自身的升级转型,小批量多品种短周期个性化将成为新兴制造业的显著特征。因此,工业机器人的趋势也将是,能够融入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优势互补,合作互助,进而成为工作能力可变的人类助手机器人。机器人最终需要在人类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工作。换句话说,开发人形机器人比改造整个环境更经济合理。
毕竟现代社会的环境是为人类设计的。无数的东西,比如走廊的宽度,楼梯的高度,扶手的位置,门把手的位置,都要适合人的体型和运动。这些都是社会建设过程中的沉没成本。因此,当机器人具有人类的形状,并能像人类一样移动时,就没有必要为机器人改变人类环境。
除此之外,人形机器人比其他服务机器人更容易被人接受。根据‘恐怖谷效应’,人们对它的好感,无论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都是随着其逼真度的提高而增加,然后才是适度的真实。也就是说,学历一般的模拟最受欢迎,最能赢得观众。
在‘恐怖谷理论’第一曲线的上升部分,人类和人形机器人更容易进行情感交流。人形在外观和行为设计上模仿人类,有手脚头躯干等。所以很容易获得人类的好感亲密感,满足情感上的认同。而且越接近人类,接受度和认可度越高。人类的出现是机器人成为人类伙伴,给人带来乐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可以说,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手机汽车之后的又一入口,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毕竟虽然手机入口集成了通话地图工作娱乐等诸多功能。它是每个功能的通用门户。但相比手机,人形机器人在功能上显然更全面,与人的交互场景也更多样,有望成为新的商业入口。
有没有什么没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人形机器人真正到来之前,他们仍然要面对许多障碍。
仅从硬件层面来说,人形机器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人形机器人在硬件层面涉及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灵活性。
一方面,机器人是由机械部件组成的,另一方面,这些机械部件不同于人类的骨骼和神经控制系统。如果人形机器人要达到像人形机器人那样的灵活性。或者至少要让人形机器人看起来像个人,在硬件层面上要达到这种效果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此外,在稳定性方面,人形机器人还要求机器人公司设置多级稳定策略,如步态周期调节足底接触面调节跌倒和攀爬机制等。在动作自然度方面,人形机器人需要通过动态模型探索高维动作;在动作多样性方面,需要通过模仿人类动作或参考人类动作的相关基础,促进人形机器人探索更高难度的动作。
而且人形机器人在AI算法和深度学习的层面需要更多的时间。至少从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水平来看,机器人要达到类人的水平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因为现在的AI,很大程度上只能做一些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包括一些常规的阅读和听写工作,但不具备逻辑性和思想性,在控制整个硬件体方面处于初级阶段。因为人体的神经控制系统是一个非常奇妙的系统,是经过人类几万年的训练形成的,很明显目前的人形机器人在纯AI思维和与机器人硬件的协调控制方面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
最后,人形机器人充满了巨大的利润空间,否则不可能吸引这么多优秀的厂商和投资人。目前人形机器人的限制门槛一是通用AI技术的发展,二是要回归成本。人形机器人的成本什么时候才能降到一辆车的价格?这就决定了它能否真正进入家庭。
目前大部分知名人形机器人产品的成本都在100万元以上。在仿人机器人的成本图中,成本最高的主要是舵机,包括电机减速器编码器电机结构等,占成本的1/3 ~ 1/2;另一部分是各种电子传感器和力计算板,占近1/4 ~ 1/3;除此之外,还有整机的结构部件等。但随着量产,人形机器人的结构件和舵机的成本会大大降低,而结构件需要材料和加工工艺的升级。
最后,人形机器人在进入人类世界时,不得不面对有争议的伦理问题。毫无疑问,让人形机器人为人类做重复单调危险的工作,是人类科技发展的向往。根据麦肯锡的报告,2030年,全球将有近4亿个工作岗位被自动化机器人取代。至于被替换的人何去何从,可能需要提前打好疫苗,做好预防和安置措施。
但是,无论现在的技术是什么,处于什么阶段,现在可以肯定的是,人形机器人将与我们一起生活的时代,可能就在不远处等着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