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海螺集团与南开大学达成协议,共同建设“二氧化碳资源化综合利用联合实验室”,将重点放在二氧化碳转化和利用上。其中,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合成燃料技术由海螺集团和南开大学罗景山教授组共同开发,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在可再生电力的作用下生成燃料,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宝物,再利用。
今年8月,全光学院师生来到芜湖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和白马山水泥厂现场参观和座谈交流。进入芜湖市中央控制室后,5G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专家自动操作系统脱颖而出,大厅散发出的技术感瞬间颠覆了旧水泥厂的形象。海螺集团下属白马山水泥厂的生产一线也不同于传统水泥行业的“脏乱差”,被规模较大的碳捕集生产线周围的阴影包围,实现了产业化和生态化的巧妙结合。
为了促进资源共享,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电光大学与芜湖海螺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白马山水泥厂达成协议,共同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实现实际行动服务"双碳"战略目标,为南开力量做出贡献。
“说到低碳生活,我们能做什么?”“老师,我知道!打印时最好双面打印。”“我知道!尽量不要使用一次性餐具。”.暑假期间,全光学院“技术筑梦双碳目标创新”碳“绿色未来”理论讲坛师生来到芜湖市科学馆,给孩子们带来了“双碳”知识科学课。
快速回答链接,“节能减排专家”,第几轮,我们还在学习很多低碳环境知识,节约用电节约一滴水等日常小事开始。“看到科技创新和科技让两翼齐飞,在孩子们心中种下节能减排和科研报国的种子,我说不出有多高兴。"讲坛指导老师电光学院辅导员刘畅说。
“读清代书,诗画东道”,进入群山环绕的东道村,南开教师和学生引人注目的是图画和茂盛的文化墙层层堆积的房子绿光盎然的森林。全光学院夏季社会实践组成员通过参观安徽“第一个美丽乡村示范村”芜湖市繁昌区峨山镇东道村的调查学习“美丽东道”。
经过一代东道人的探索,坚持古风古韵传承现有生态的原则,东道村在垃圾清理污水处理道路养护庭院美化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的鸡犬处处大小便,环境脏乱不堪,现在道路平坦,乡村房屋整洁,文化丰富。
在与基层干部的交流座谈会上,南凯学生也积极提出建议,以实现东道村的可持续发展。团队指导教师全光学院教授罗景山建议,在保护青山绿水的同时,发展产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带动经济增长。例如,建立特色旅游路线引进大南加工厂竹材加工厂等。成员刘俊志说:“东道村的发展可以结合现在的时代潮流,创造自己的特色品牌文化,开展直播带货等活动,吸引更多的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