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科技的标志是什么,现代化的指标都有哪些?
所谓的现代化可以分为两大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而第二次现代化,则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物质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针对这种说法,当今某些学者认为,第二次现代化的过程应该称为后现代化。
现代化可以分为四个过程,一是工业技术的发展;二是农业的发展,即农产品的商品化;三是科技的创新与进步;四是都市化。
从某种程度上说,现代化既是进步,也是选择,更可以说是淘汰。现代化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包括出现不少的新现象,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出现;而社会就会不断地选择先进的,淘汰那些落后的。
可以说这种发展性淘汰,就像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那样,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当然了,对于现代化的认识,还得破除那种“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的偏见;我们需要的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与西方的现代化标准与要求不会相同,更不会是简单的“复制”。
真正的现代化社会,要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而社会公正是人们对理想现代化社会的价值追求。
现代化的社会,还得走合作共赢的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合作共赢,推进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价值取向。
科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
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这样影响深远的科技,西方古代也有亚里士多德对物理学的深度研究,但科技并没有因此而兴起,反而发展得非常缓慢,那科技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呢?
科技的兴起从18世纪开始,即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在此之前,古希腊、古罗马辉煌的科技成就随着帝国的覆灭而被销毁。在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这段时间里,社会的主导经济是小农经济,农奴们承担着繁重的耕种工作,根本无暇去研究如何提高劳动的效率。封建地主之间冲突激烈,战火不休,这对当时的科技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宗教方面,基督教会一手遮天,不仅用神学控制人们的思想,而且也是政治上的主宰者。宗教思想违背客观规律,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使科技发展进入了低潮。
14世纪,意大利的弗洛伦萨商品经济繁荣,生产力得到了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不再愿意相信教会的转世轮回学说与禁欲主义,他们借助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形式来弘扬资产阶级的文化与思想,发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在文艺复兴运动期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打破了教会僵化的神学思想体系,提倡科学方法与实验,这为之后自然科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16世纪到17世纪,伽利略、牛顿等学者大大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他们主张将实验事实作为依据,科学应该逻辑严密。
17世纪到18世纪,专制制度日益腐败,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强大,想要冲破旧体制束缚的愿望日益强烈。在文艺复兴的推动下,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教会的神学一点就破,在此背景下,反封建,反教会的启蒙运动开始了。自由、民主、平等等思想随着启蒙运动的开展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转播,为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与理论上的准备。
经过了一连串的铺垫,阻碍科技发展的重重阻碍都被一一扫清,人们从教会神学的思想控制中解放,充满了创造性与积极性。落后的封建体制被新体制所取代,自然科学的研究快速发展,经济也愈发得繁荣。
此时,新的需要——发展生产力的需要,追求更好生活的需要在每个人的心底扎根,因此,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从此之后,科技开始兴起,蒸汽机、发电机、内燃机、互联网相继出现,科技的发展呈现欣欣向荣得态势。
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什么呢?
如今,科技发展的更迭速度非常之快,基本上每年都有一波新概念出现,所以我们不可能预测20年后的科技发展。但是,对于未来一年的科技趋势,我们还是可以稍微展望一下的。
最近,CB Insights通过对过去一年的研究简报、数据处理和报告的分析,总结了2018年将会兴起并重塑科技行业的15大趋势。
以下科技行者做了简单总结:
-1- 汽车成为一种“订阅”商品,不用买车也有车开
为应对Uber、滴滴主导的共享乘车模式的威胁,许多传统汽车公司及初创公司开始将“订阅”(subscription)作为一种汽车拥有的新模式。(类似于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共享汽车)
举个例子。2017年9月成立的公司Fair(该公司由上市汽车购买平台TrueCar的前创始人Scott Paintor,以及曾在特斯拉、宝马和奔驰公司担任高级财务主管Georg Bauer共同创办),其主要业务是按月向客户收取费用,提供从当地任意经销商处进行租车还车的服务。通过该平台,你还可以轻松实现“以旧换新”。目前,Fair已经和100家经销商实现了合作。
此外,许多大型的传统汽车制造商也在加入了这场“订阅”游戏,包括沃尔沃、林肯、保时捷在内,都推出了自己的“订阅”服务,包括相关的保险政策、道路援助、车辆清洁保养等。
我们发现,很多消费者并不在乎是否拥有一辆车,而是对车的使用权,然后让别人来处理那些令人头疼的保养和维护问题。CB Insights认为,对于这一商业模式,成败就在2018年。
-2- AI芯片之战拉响
从视频中的人脸识别到医疗影像中的疾病检测,我们看到,人工智能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增长。而所有的这些进程都要运行在AI芯片上。对此,依托于强大的计算力,英伟达的芯片在行业中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从初创企业到诸如百度和谷歌之类的大企业都使用它的GPU。
而目前,中国和美国已经在这一领域展开角逐。无论是中国的创业企业(如寒武纪),还是美国科技巨头(如谷歌),都想在其中分一杯羹,成为“下一个英伟达(NVIDIA)”。
2017年7月,中国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报告提出到2020年在人工智能方面要追赶上美国,到2030年成为该领域的领导者。据了解,一个由政府支持的项目,计划将要创造一个在性能和能源效率方面是英伟达GPU二十倍的芯片。
此外,寒武纪也在不断发力。除了正在开发的专门用于深度学习的芯片,还提出要在未来三年内生产10亿级处理单元。
而作为芯片领域的“老霸主”,英特尔目前也在不断追赶。2015年,英特尔以169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全球第二大FPGA制造商Altera。此后,还陆续收购了Saffron、Nervana、Movidius和Mobileye等初创公司。
与此同时,包括谷歌和苹果在内的互联网巨头也已经按耐不住。目前,谷歌已经发布了两代Tensor Processing Unit(TPU),旨在与其TensorFlow开源库集成。在一项战略举措中,谷歌还允许人们在其他芯片或GPU(如英特尔的Skylake或英伟达的Volta)上进行构建模型,然后转移到谷歌的TPU上。
而最近,苹果公司也发布了第一款针对机器学习优化的A11 Bionic芯片,采用了苹果设计的GPU内核,以在最新的iPhone中实现AR和面部识别。
-3- 吞下一个智能药片就能进行诊断和治疗
2017年11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批准了第一个智能药片——Abilify MyCite。
该产品本质上是日本制药商大冢制药(Otsuka Pharmaceutical)现有的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药物Abilify的传感器版本。通过与加利福尼亚州数字医疗公司Proteus的合作,原始的药片将增加传感器,以跟踪给药方案是否有效。
药片在被服下后,会发出信号,然后皮肤贴片会获取这些信号并将它们转化为数据。在获得许可的情况下,这些数据会提交到病人的手机应用程序中,或者直接被发送给医生及其他的看护人员。
虽然Proteus已经清理了销售数字药片和贴片的道路,但这是FDA首次批准药物使用这种技术。Abilify是美国最畅销的药物之一,年销售额一度超过70亿美元。
除此之外,许多带有摄像头的智能药片最近也在其他国家接受了测试。
智能药片之所以很有吸引力是由于几个原因:它们比传统程序侵袭性小,易于扩展,而且不需要不同医疗提供者持续在身边。监管机构批准这些药片的速度很慢,但CBInsights预计未来几年会有更多的智能药片出现。
-4- 智能养狗的风靡
2015年,三星梦幻狗舍(Samsung Dream Doghouse)发布,它配备了自动犬类喂食器、一个三星平板电脑,同时还带有假草皮的跑步机和一个水疗池。
无独有偶,KickStarter支持的ZenCrate是另一款“智慧狗窝”。它可以在特定的时间播放音乐让小狗保持冷静,同时还配备了一个运动控制的风扇,并且可以通过Wi-Fi收集和传输数据。
香港的Tesla Technology则更进一步。它推出了两个产品——T-Pai和Dog PC。 T-Pai是一个双层狗屋,配备了自动冲水马桶,可以自动喂食,不断调节温度并游戏。Dog PC是一款迷你电脑,配有一个小屏幕、高清摄像头、扬声器和一个食物盒。它可以提供能够帮助缓解负面情绪——例如忧虑、恐惧、焦虑和无聊——的应用程序,解决狗的分离焦虑问题。它甚至还有一种针对狗的学习模式,可以让狗从教育项目中学习。
此外,还有的创业公司则“另辟蹊径”,Embark公司通过在狗的脸颊上抹过的棉签,对其进行分析,以确定狗的谱系、地理血统以及与基因有关的疾病的可能性。
-5- 实体零售进入新的领域:无人商店的兴起
购物正在变得越来越分散,其中大部分都已经转移到了线上。而现如今,实体零售正在变得分散,从传统的商场或大型购物中心向新的细分市场转变,如在联合办公空间中,在你的打车APP里,在无人商店和自动售货机里……
2017年11月,沃尔玛发布了一项专利,通过端到端的系统在家中(最大可能是一栋公寓楼内)在无人值守的店面提供商品。而货物将通过专利“无人驾驶机动运输单元(unmanned motorized transport unit)”(可能是无人驾驶飞机)配送到特定的“库存装载门户”。同时,传感器会对购买行为进行跟踪,检测商品何时从商店中被拿走,并对取走商品的顾客收费。
与之类似,酒店也在尝试配置自动售货亭。智能商店售货亭里可能会摆满了各种商品,并且被安置在建筑物或者联合工作空间之中。摄像头监测谁在使用自动售货机。一旦输入了密码,客户就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商品,然后在他们离开的时候会被收取相应的费用。
在国内,阿里巴巴和京东都已经进入这个领域。
-6- 全息图像与增强现实(VR)
自从《星球大战》中莱娅公主第一次向卢克展示一辆马车的全息图像以来,这一技术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如何查看全息图?——是通过设备还是完全用眼?全息图投影在什么样的界面上?这些全息图的实际应用是什么?
对此,AR给出了答案。
2012年,苹果公司提交了全息投影专利,在这项专利中,该公司详细描述了一个系统,在该系统中,图像可以投射到半空中,并且可以在不使用任何穿戴设备的情况下观看这些图像。这种类型的增强现实减少了对笨重的头戴式或眼镜式设备的需求。
同时,苹果最新的操作系统——iOS 11还包含了一个让开发者为iPhone和iPad创建增强现实应用程序的框架ARKit。借此,加利福尼亚的一家公司8i已经开发出了将视频中的人变成全息图的技术。
虽然该应用程序并不真正地投射全息图,但是当iPad或iPhone播放一个场景时,它就可以将人的图像变成屏幕内的全息图,从而看起来好像人的全息图出现在了现实生活中。
当然,还有更多的应用领域。如Zebra Imaging公司创建了一个全息可视化工具,以帮助培训军事和情报专业人员。同时还使用其3D全息地图来协调灾难后的救援工作。而苏格兰的Holoxica则从医疗扫描仪创建3D全彩色全息图像,用于教育和培训。
-7- 3D打印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工具
借助于3D打印,可以帮助工业领域降低劳动力成本、消除人为的错误、减少浪费并消除运输成本——例如燃料成本。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阿迪达斯,它在2017年4月份宣布与3D打印公司Carbon合作使用光敏聚合物树脂来打印鞋子,并推出了“Futurecraft 4D鞋”。据报道,Carbon现在打印鞋底的时间已经从1.5小时下降到了20分钟。
此外,通用电气公司也组建了自己专门的3D打印部门——GE Additive。在2017年11月,通用电气公司推出了世界上最大的金属3D打印机,可以打印直径高达1米的零件。据了解,通用电气生产的先进涡轮螺旋桨飞机(第一款商用飞机发动机),其大部分零部件由“增材制造方法”制成,包括3D打印。而GE Additive目前已经在为其喷气发动机打印喷油嘴。CB Insight认为,未来,3D打印将进一步成为主流。
-8- 通过技术改善养老质量
技术的发展正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比如,许多公司已经推出了陪伴机器人。孩之宝(Hasbro)的欢乐伴侣宠物(Joy For All Companion Pets)是一种逼真的机器宠物,具有逼真的皮毛,并在与之互动时发出“宠物般的声音”。
日本的PARO则推出了一款覆盖了毛绒的格陵兰海豹,不仅可以记忆声音、响应触摸、光线、音频和温度传感器,还会随着太阳的升起“起床”。
机器人也可以作为一种家庭健康助手。荷兰的Tinybots创造了Tessa,这是一种连接互联网的机器人,可以同步任务和提醒。对于老年人来说,它可以通知下次体检或复诊预约的时间,提醒何时应该吃药,以及其他需要注意时间点。
虽然这些机器人可以提供感情和有用的提醒,却不能理解行为的异常——一个人多长时间吃一次饭或者去一次卫生间?这些行为的变化意味着什么?
这就是监视技术发挥作用的地方。Sensara安装了一套智能传感器,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方式进行归类和分析,帮助他们和他们的照顾者改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
其他的智能设备还包括HERO——它可根据时间表存储、分配和管理药物。它连接到一个电话应用程序,当药丸被取用的时候,就会发送一个推送消息。
一些公司还会将设备与个性化的看护人员连接。加利福尼亚州的Honor Technology已经从包括Andreessen Horowitz在内的投资者那里筹集了6,210万美元,该公司筛选看护人员,然后与老年人匹配。家庭成员能够通过这里监视看护人员的活动以及他们在家中度过的时间。
-9- 按秒计费的云计算服务模式出现
几个月前,亚马逊对其AWS中几个关键的服务引入了按秒计费的模式。这意味着这些云计算服务的用户可以以更便宜的价格使用特定的工具。
此举在云计算行业掀起了波澜。谷歌迅速跟进,在其甚至数量更多的云服务上引入了同样的模式。而专注云端的数据仓库的创业公司Snowflake Computing,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
这一做法无疑开创了一个先河:云计算公司试图让自己的产品能够服务于那些不愿意支付太多费用的客户。这将使得云计算的伸缩计算能力、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变得更加“平民化”。
对于小公司来说,利用这些工具,也可以轻松获得功能强大的深度学习模型或海量数据集或量子计算能力,一种使用量子物理学并大大超越传统超级计算机的超级计算机,并且是按秒收费的。
CB Insights预计,在2018年云计算等创新技术会有更加广泛、更为灵活的应用。
-10- 把网络安全掌握在个人手中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每个人的信息安全都在受到威胁。于是,我们开始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网络安全始于个人。
对此,已经筹集了2330万美元资金的Appthority正在基于云计算平台,对移动应用程序的风险行为进行分级。手机用户也可以将其安装在手机上,并在安装或打开应用程序之前进行扫描。
此外,用户对浏览器的访问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有些公司正在为那些需要进行信息保密的人员创建特定的浏览器,如Brave开源Web浏览器,能够封锁网站追踪器,并删除侵入性广告。
对于企业而言,最薄弱的环节普遍被认为是“员工个人”。因此,许多企业正在通过培训项目、分析员工在手机上的行为等方式改善这一局面。
总的来说,对于网络安全的而言,最简单的slogan就是——改变从你开始。
-11- 健身不一定要在健身房
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行为不再受空间的限制,健身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首先,是联网设备的使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Peloton公司推出的连接互联网的自行车,车上配备了健身跟踪器。这些自行车还配备了平板电脑,能够连接该公司的流媒体,按照需要进行训练。(国内也有很多运动品牌商推出了诸如智能跑鞋、智能球拍等产品)
从这个意义上说,Peloton也创造了第二个趋势:直播。马里兰州的BurnAlong,它可以让用户直播他们的锻炼或选择指导老师。总部位于纽约的Forte允许用户将精品工作室的直播课程直接传送到设备,并将应用程序与智能手表同步。
第三个趋势是旅游和健身的融合。去年,美国健身公司Equinox开设了一家健身房品牌的酒店,并将其宣传为在旅行途中保持健身的一种方式。此外,而加利福尼亚州的Handstand也允许用户按照自己的需求预订私人教练的小时课程。
-12- 大规模同步在线社区(MSOC)的兴起
视频直播已经非常流行了,但它并不是真正的互动——除非你觉得Facebook的表情符号也算是互动。
对此,HQ Trivia最近推出了另一种模式——每天在线播放两次视频直播(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并要求观众同时登录并答题。直播中,主持人会迅速提出十几个小知识问题,内容包括科技、体育、流行文化等等。观众答题时间为10秒钟,如果全部答对,就可参与当次直播的奖金池分成。(其实国内目前也已经有很多视频直播平台)
目前,该APP只有IOS版本, Android版本将于2018年发布。与Facebook等社交平台不同的是,HQ Trivia是同步的,打开了共享网络空间同步体验的大门。虽然这些东西很快就失宠了,但是这个概念的兴起对于行业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13- 美国新税收计划对大型科技公司带来的影响
特朗普刚签署的美国新税收计划将使得美国公司能够以15.5%的税率从海外市场返回(美国)国内。这对于像苹果公司、Oracle、Alphabet和微软这样手握大把现金流的公司来说,此举意味着能够从国外回流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尤其是苹果公司,其在海外拥有2520亿美元的利润尚未在美国缴纳税款)
这些公司将会怎么处理这一大笔现金?从股票回购到并购,从对于资本的支出再投资到投资创业公司?这对于在2017年已经被垄断的科技板块来说,无疑一剂兴奋剂。
-14- 跨境并购和合作受限
在过去的一年里,美国政府选择封锁跨境交易,如阻止了中国企业收购莱迪思半导体公司(Lattic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这些举措可能将蔓延到其他领域,其中之一就是医疗保健数据。由于中国和美国都在寻求提高个性化医疗水平,因此需要大量多样化的基因型和表型数据集。虽然这催生了对更多跨境交易的需求,但美国政府已经表达了对基因组数据应该有更强控制的担忧。例如,如果这些数据落到心怀叵测的人手中,就有可能会被用来制造更多危险的生物武器。
另一个受到影响的领域是网络安全。2017年9月,美国国土安全部(US Homeland Security)对俄罗斯网络安全公司卡巴斯基实验室(Kaspersky Lab)发布禁令。它要求美国政府机构的电脑删除该公司所有的软件,包括其流行的防病毒产品。
-15- 科技巨头进军房地产
房价的高涨现在看来,不仅仅是中国老百姓头疼的问题了。在美国的许多地方,房价也在不断攀升。对此,有很多科技巨头开始为员工提供住房作为额外福利。
2017年7月,谷歌花费了大约3000万美元为其员工购买了300套预制房屋,并计划在山景城进行建造。在同一个月,Facebook也透露了计划对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Menlo Park)的企业园区进行扩张的计划。它就位于该公司总部的街对面,将有大约1500个单位的住房。这个“混合用途村庄”将有交通和诸如杂货店和药店之类的设施。虽然大部分住房都是为Facebook员工服务的,但也会有一部分对外开放。而其价格将低于市场价格。
当然,房地产不仅仅是住房。以聚焦设计而闻名的苹果公司也开始涉足房地产业——但似乎纯粹只考虑了美学。苹果乐园(Apple Park)于2017年4月面向员工开放,与苹果公司其他的产品一样,建筑的核心是设计而不仅仅是纯粹的实用性。这里有咖啡馆、康体中心、交通枢纽和礼堂,一切都非常华美,被认为是另一款美丽的苹果产品。目前,这一乐园仍在建设之中。
来自科技行者团队丢了四维口袋的Dora老师
蓝牙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在我们每个人的手机上,存在着一个有颜色,经常用、名字看起来像人体“最硬器官”的功能。
它便是从诺基亚时代默默伴随我们成长的——蓝牙。
蓝牙现在可谓是无处不在,无物不连,出门居家必备功能。
如苹果的Air Pods、无线鼠标、无线键盘、无线音箱等各种设备,它们的连接全靠蓝牙提供。
小雷每天也用蓝牙连接小米手环记录运动情况。
晚上再连连99块包邮的Redmi AirDots(红米真无线耳机),沉浸在曼妙的音乐世界。(别问为什么全是小米,因为“便宜”)
随着这些无线设备的盛行,蓝牙的销量也启动“蒸蒸日上”模式,一年能卖40亿台,是中国手机销量的10倍。
但很少人知道,蓝牙(Bluetooth)这个熟烂于心的词,取自1100年前,中世纪丹麦国王哈拉尔的名字——Harald Bluetooth。
蓝牙名字由来这位国王的名字也有段渊源。
古代欧洲一直战火不断,年年掐架,从公元前打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直至美国苏联造出原子弹方停歇。
最早希腊原住民在欧洲和平发育,过着悠闲的日子,却被闲得肾疼的罗马人上门来切磋技艺。
(图源:知乎机事本)
待罗马人切磋掉希腊后,又被日耳曼人找事掐架。
日耳曼人刚掐完还没站稳脚跟,穆斯林兴冲冲开始搞事。
然而穆斯林战力比不过战斗民族日耳曼,搞事失败。
结果换成位居战力顶点、人均满级狂战士的维京人上门踢馆,称霸欧洲。
维京人信仰奥丁,善烧杀抢掠,一度弄得欧洲大陆民不聊生
这时丹麦国王出现,统治了挪威和瑞典,把基督教引入国内。
感化维京人改信上帝,从此狂战士转职圣光牧师,欧洲迎来和平美好,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位搞了个“壮举”的国王,因长着一颗“蓝色的牙齿”,遂被欧洲人民传颂为“Bluetooth”。(翻译:蓝色的牙齿)
蓝牙的名字便是如此得来,而让“蓝牙”成为手机无线连接名字的缘由,则得穿越到1997年。
当时爱立信、诺基亚、英特尔、东芝都在研发“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就是现在的蓝牙。
但四家的技术标准都不一样,没办法通用,为了让市场快速接受这种技术实现盈利。
于是他们决定合作,采用同一个标准,一起来分短距离无线连接的大蛋糕。
这四家公司共同的合作,和当年蓝牙王一统三国改变欧洲的情况十分相似。
最后共同决定以“蓝牙”作为短距离无线技术的名字,制定全球通用方案,结束市面上乱七八糟的标准。
而将蓝牙王的名字“Harald Bluetooth”,首写字母“H”和“B”拼在一起。
就成了如今大家熟悉的“蓝牙图标”。
蓝牙的名字和图标来由,我们是知道了。
但这项技术的起源,却要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小雷发现很多技术都是源自世界大战期间,如电话手机、无线网络、核技术等)
蓝牙成长历程1942年8月二战期间,好莱坞女演员员 Hedy Lamarr 和钢琴家 George Antheil(这两位表面是艺术家,实际是科学家,故事精彩得很),从钢琴按键得到灵感。
研发出通过 88 种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控制鱼雷发射的技术,并提出专利申请,这就是最早的蓝牙。
可惜和当初手机通讯一样,美国军方压根不感兴趣,随即被丢到疙瘩角落。
直到半个世纪后的1994年,爱立信把它从垃圾堆里捡回来,并用于研究手机与其他设备的连接方法。
继爱立信后,诺基亚、英特尔、东芝、IBM等当时顶级科技公司也开始研发蓝牙技术。
最后他们为了方便分蓝牙这块蛋糕,如前文所言,决定合作成立蓝牙技术联盟。
在1999年正式推出蓝牙1.0,向全球推广蓝牙并迅速掀起一波“蓝牙热”,1年内有1500家公司加入。
虽然蓝牙在诺基亚、爱立信的大力推广下很火热。
可惜由于技术不成熟,很多厂商投诉产品不兼容,根本没法用,外加蓝牙设备价格昂贵。
蓝牙1.0最终没得到普及,成为小众冷门,只有爱立信寥寥几位成员使用的无线连接方式。
(爱立信第一台蓝牙手机:T39mc)
2004年,经过5年的改良,蓝牙2.0诞生,解决1.0不兼容的问题同时,添加连接多个设备的能力,传输速度提高到3Mbps。
如连接蓝牙音响时,可以让两个蓝牙音箱进行左右声道播放,不再局限于单个音箱。
又过了5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蓝牙3.0出现,速度提高8倍达到24Mbps。
支持电视、电脑、打印机等设备的连接,可以传输视频等大文件。
蓝牙耳机、蓝牙音箱、无线鼠标键盘等,便是从蓝牙3.0开始流行起来。
然而功耗超级高,小雷记得那会用诺基亚手机收个10M文件,立马没了5%的电。
不过很快,蓝牙3.0刚蹦跶完1年,就被2010年推出的蓝牙4.0替代。
这一代解决了功耗高的问题,还非常人性化地提供三种蓝牙模式:低功耗蓝牙、传统蓝牙、高速蓝牙。
连接范围从十几米史诗级加强到100米以上。(然而10米断开连接,实验室数据,你懂的)
(第一台支持蓝牙4.0的手机)
转眼6年过去,新一代的蓝牙5.0在2016年降临,宣告着老家伙蓝牙4.0的退位让贤。
蓝牙5.0在4.0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传说级强化,速度提升2倍,连接范围从100米提高到300米。(实际10米内还能传文件就不错了)
并且拥有1米内的超高精度定位,这也是苹果支持Air Pods丢失后找回的原因。
能通过超精准蓝牙定位捕抓Air Pods的位置,从而实现耳机找回。
如果超出蓝牙连接范围,大罗金仙也无力回天。
经过20年的发展,蓝牙从被厂商唾弃一步步成为手机里必不可少的功能。
并且开始充斥满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场景。
如时随时随地,打开就能听,不必遭受线材折磨的无线耳机。
不用WIFI、不耗流量,连接上就能传文件的蓝牙传输。
比扫二维码解锁共享单车快好几倍的“蓝牙解锁”。
无需机顶盒、无需WIFI网线,用手机蓝牙就能投屏到电视机看大片的“蓝牙投屏”。
特别是随后几年,阿里、百度、小米纷纷搞智能家居,什么自动扫地机、ai音箱、智能门等。
而蓝牙,则是连接这些智能设备的最重要方式之一。
未来我们很可能靠着蓝牙一个命令,就能完成从洗漱到吃饭到睡觉的一条龙服务。
小雷对这种死宅式的生活,甚为期待,你们呢?
悄咪咪告诉大家,今天的第二篇文章有红包口令,数量有限,先到先得。接下来小雷每天都会随机在某篇文章插入红包哟~想抢,就记得准时来看我们的文章。
(本文漫画版权属于雷科技,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关于【网络科技的标志是什么】和【现代化的指标都有哪些】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