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卫网络科技怎么样,李卫作为雍正的心腹大臣?
“李卫才猷干练,实心办事,宣力封疆,无少瞻顾,畿辅重地,正资料理……今闻溘逝,深为悼念。”,这是乾隆在闻听李卫死后给予的评价,从这段评价可以看出,在乾隆一朝李卫依然受到重用,作为三朝元老的他依然在乾隆朝混的如鱼得水。
雍正十三年(1735年),执掌大清已十三年的雍正皇帝在紫禁城的寝宫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随着雍正的驾崩,大清也迎来了第六位皇帝-乾隆。而在雍正朝受尽恩宠的李卫,也开始了迎来了自己的第三任主子。
按理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的皇帝登基,整个朝堂势必会迎来一次大换血。但是这似乎与李卫无关,此时的李卫不但依然在“天下第一督”的直隶总督位置上坐着,而且还被乾隆皇帝任命兼管直隶总河事务、裁营田观察使。
而在乾隆元年(1736年)李卫也因在裁营田的事务中处理得当(他在裁营田的时候提议将营田交由通永、霸易、天津、清河和大名五道同意管理,借此不但让朝廷的军粮陡增,朝堂的投入也可减少。),被乾隆嘉奖。同时李卫对于这件事的处理,也让乾隆越发的欣赏,并逐渐倚为重臣。
也因此李卫直隶总督的位置也并没有因换新君的关系变的岌岌可危,反而是越发的稳固。而在乾隆二年(1737年),李卫又干出了一件大事。当年因诚亲王府护卫库克在安州与地方百姓争夺淤地一事,并导致多名百姓或死或伤。此时最终让李卫得知,李卫深知此时百姓并无过错,所以最终并不顾这位库克是不是诚亲王的人,上奏朝廷将其知罪。后乾隆皇帝赞其秉公执法,刚正不阿,赐其四团龙补服。
乾隆三年(1738年)李卫在治理河道之时,又发现当时疏浚总河的河道总督朱藻贪污。而随后在更为深入的调查中,李卫又发现朱藻的弟弟朱蘅在地方上也是胡作非为,鱼肉百姓,并时常借着其哥哥朱藻的权势威胁地方官,干预地方事务。所以李卫并再次上书乾隆希望治他们的罪,最终朱藻被夺官,朱蘅被依法治罪。
但是正当乾隆欲再次重赏,并想让他兼管更多事务的时候。在1738年12月份李卫却突染重病,虽乾隆曾连续数日让皇宫的御医前去诊治,但是却无济于事。最终在12月3日纵横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二十余年的李卫在自己的府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五十一岁。死后,乾隆皇帝以总督之礼将其下葬,并赐谥号“敏达”,敏捷而通达曰“敏达”。
纵观李卫的一生,他虽并不是通过正规的科举考试而入仕的,而是通过买官的方法来获得一官半职的。但是他却并未向大多数的买官者一样,一当上官就鱼肉百姓,贪赃枉法。相反他为官一生做到了廉洁奉公,不畏权贵,事事为天下的黎民百姓着想,可谓是一位“清官”。
而且李卫的办事能力也极强,在任一方都能将地方上治理的井井有条,遇事也都能秉公执法。比如在康熙年间他任户部郎中,管理户部银库的时候,某个亲王的下属想对收缴的白银每千两加收十两来做库平银,但是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规矩。
所以李卫就时常劝阻这位下属不用这么做,但是都不听,最终没办法李卫就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在银库的走廊上写上了一块“某王赢钱”的字牌,然后再下面还写着某某王赢了多少钱。最终因李卫将这件事弄的世人皆知,无奈那个王爷只得停止征收。
可以说就是因为李卫这种不畏强权,不徇私枉法的做法最终让他得以在雍正、乾隆两朝被重用,并直至善终。
关于【嘉卫网络科技怎么样】和【李卫作为雍正的心腹大臣】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