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升网络科技是干什么,无良商家把饮料当奶粉卖?
昨晚看到这条新闻,简直不敢相信在2008年中国毒奶制品事故之后,还有商家敢如此明目张胆有恃无恐地为了追求销量和利润,无视奶粉的安全问题。
不了解当年三鹿毒奶粉事件的妈妈们可以搜索一些相关的内容,或许就能了解为什么这个问题下,如此多的愤怒和谴责。
可是类似的时间确确实实真的又发生了。
昨天我还有学员问我:
这位妈妈想给宝宝补充DHA,于是母婴店里给她推荐了一款DHA,这款商品长这样:
配料表:
是不是似曾相识的套路?妈妈对销售人员推荐的商品有疑问的时候,销售人员总有一套说辞来说服你,激发你的购买欲望。
和这次“大头娃娃”事件相似,生产厂家可以甩锅给母婴店销售人员。夹心型凝胶糖果这种国家规定的标准产品类型家长可能不理解什么意思,但是“糖果”能看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糖果》中对糖果的定义是:“以食糖或糖浆或甜味剂等为主要原料,经相关工艺制成的甜味食品。”所以这个销售人员说这个“不是糖果,是因为换个名称国家不允许”直接颠倒了黑白啊。
这就是我感觉整个事件中最大的“恶”,作为销售人员理应对商品有充分的认知和了解,在给顾客推荐商品的时候,选择正确而合适的,而不是为了利润忽略其他,这和商品、监管无关,这是一个销售人员的良心!
回到郴州这次的“大头娃娃”事件,“倍氨敏”标注的产品类型在哪里呢?
粗心一点儿的家长可能完全就无视“蛋白固体饮料”这几个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固体饮料 GB/T 29602-2013》
蛋白固体饮料是什么?
以乳和(或)乳制品,或其他动物来源的可食用蛋白,或含有一定蛋白质含量的植物果实、种子或果仁或其制品等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视频原辅料和食品添加剂,经过加工制成的固体饮料。
而配方奶粉是什么标准?
2018年9月发布的新国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征求意见稿)、《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较大婴儿配方食品》(征求意见稿)以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幼儿配方食品》(征求意见稿)中规定:
关于如何便被“固体饮料”和“特医奶粉”,高赞答案阿源老师已经解释地非常清楚,我从宝宝的营养角度来说一些我的看法。
奶粉中的蛋白质主要由乳清蛋白和酪蛋白构成,乳清蛋白相比酪蛋白更容易吸收,母乳的初乳中乳清蛋白占比90%以上,几乎检测不到酪蛋白,随后常乳中维持在60%左右。因此1段奶粉的乳清蛋白含量规定是≥60%的,随着宝宝消化能力的增强,2、3段中乳清蛋白的比例也逐渐下降。
由于目前手边没有产品说明,参照生产标准,蛋白固体饮料的蛋白质含量是不能达到配方奶粉的标准的,有的妈妈可能会说那生产厂家如果良心发现,提高蛋白质含量呢?
这是不行的,因为在固体饮料添加配方的营养素无法和配方奶粉相比,固体饮料可以用乳或乳制品或非乳制品作为原料。而配方奶粉是必须以生牛乳或乳粉为原料。
蛋白质对于宝宝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需要注意的是由于0-6月龄的宝宝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会加重代谢负担。而6个月后宝宝免疫系统、骨骼发育发育一关键期,蛋白质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且宝宝的消化能力加强了,肾脏发育得更好,因此必须相应增加了蛋白质的含量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现在把固体饮料当做了配方奶粉吃,蛋白质根本无法满足宝宝的营养供给,那么生理发育关键期的营养不足必然会导致发育迟缓和异常表现。
固体饮料的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是孩子吃好、喝好的前提下,额外选择的一种固体饮料作为补充。再通俗点说,孩子不能当做“口粮”,只能当做零食偶尔喝点。
那么,固体饮料算是零食能选择么?不推荐!刚刚说到吃好、喝好的前提是什么?
0-6个月宝宝选用母乳或配方奶粉(1段)
7-12个月选用部分母乳或配方奶粉(2段)和部分辅食摄入
母乳是婴儿时期最理想、最安全、最天然的食品。但是纯母乳喂养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除了适度的进行阳光照射会促进皮肤维生素D的合成,也可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制剂。
需要注意婴儿配方食品是除了母乳外,适合婴儿生长发育需要的食品,不要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等喂养婴儿。
13-24个月 母乳和或配方奶粉(2段)减少,增加辅食摄入
2-3岁 母乳替换为普通牛奶,固体食物保持多样性,减少对乳制品的需求。
进入幼儿期宝宝除了食物的多样性之外,还要保证每日安排幼儿1 -2小时的户外游戏与活动,既可接受日光照射,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形成和钙质吸收又可以吸收大量新鲜空气,利于宝宝肺活量和血液循环的健康。
最好饮料是白开水,而不是固体饮料。幼儿需要的水除了来自体内代谢生成的内生水和膳食食物所含的水分外,大约有一半的水需要通过直接饮水来满足,约600ml-1000ml,具体量还可以参考季节,春季天气干燥和夏天出汗较多时可以多喝些。
家长不了解深度水解蛋白&无乳糖配方粉(固体饮料)和配方奶粉的区别,听信了促销人员的推荐,把图提饮料当做水解蛋白粉或无乳糖奶粉来选用,时间长了必然要出问题。
那么厂家客服称,产品针对普通人群可以食用。而婴幼儿是普通人群么?显然不是。导购在随意放飞的说,家长盲目的信导致了事件的发生。
最后,厂家会玩文字游戏,母婴店销售人员会为业绩天马行空,这些问题却让宝宝失去了健康为代价是不可原谅的。只希望这种事情引起警示,让父母多多学习进行如何辨别。
育儿的核心是什么?
感谢邀请:
养育孩子是人生之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实现人生第二次跳跃成长的关键。正所谓:”正本清源,正人先正己。”育儿的关键在于育己,也就是从做合格的父母开始。那么,育儿的核心是什么呢?
成长的希望1、成为更好的自己
父母是带领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人,是孩子人生之中的第一任老师和唯一的终身导师。作为父母,不仅“一泡屎一泡尿”的将孩子抚养长大,而且还影响着孩子人生性格、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成长伙伴。孩子生命中最先接触到的生活知识都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孩子开口所发出的第一个生意是爸爸或妈妈,人生交际之中使用最多的语言叫“母语”。孩子对身边事物的认识源自于父母的教导,父母教导孩子基本的生活礼仪、习惯和规则,这些都是在父母与孩子日夜相处的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完成的。父母与孩子的生活互动也有刻意性,比如陪伴孩子养成爱阅读、学习的习惯。
家庭教育是人类进化史上最古老、最基础的教育活动,也是人生成长过程最早接受、终身接受的教育活动。家庭是社会生活最基本的组织单元,开展好家庭教育就是落实好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言传身教”,也就是孩子学习、传承家庭的生活习俗,父母用自己切身的生活实践指引孩子的成长、进步。家庭教育的主轴是传承德育,核心内容是教导孩子融入社会生活的礼教、民族风俗习惯等。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引导孩子明白哪些行为是被公共生活所鼓励的、哪些行为是不被大众所接纳的,引导孩子学会查询生活的“字典”、知道如何通过与人分工协作达成成长目标。家长的职责就是给予孩子关于成长进步的“字典”【生活习惯、生活规则】,把控好教导工作的尺度,运用好引导孩子成长进步的“胡萝卜”与“大棒”。家庭教育就是家长用行为告诉孩子成长进步的规则,帮助孩子建立起规则与尺度意识。也就是说,父母要教导好孩子的成长习性,父母就必须“以身作则”,让自己的言行习惯高标准达到自己要求孩子达成的标准。
与孩子一起成长家庭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伟大领袖毛主席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家长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孩子的情景正在现实生活中不断上演,孩子的学习题目让身为大学高才生的父母“摸不着头脑”的例子比比皆是。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基点和终点,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更是学校教育的前站、补充和放大器。有家长认为应将孩子的学习成长交给学校,孩子上了学了,只要做好孩子学习中的“后勤部长”保障孩子身体健康、吃饱穿暖即可。于是将孩子的学习成长事项全权托付给了学校和老师,殊不知正是因为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撑、配合,学校是不可能独自把孩子教育成才、成人的。学校教育提供的是标准化的服务,有区别也仅仅是孩子上课时与老师距离的远近,然而教学活动中同班孩子在学习上所呈现出的高低起伏“天壤之别”,关键在于每个孩子成长在不同的家庭,享有的家庭教育不同。专家认为,父母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从提升自身素质开始为孩子成长做榜样,家庭教育需不断与时俱进,家长只有努力和孩子一起成长,才能适应孩子成长需求、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成长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唯一的终身导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我们对孩子提出诸多要求时,请先想一想自己是否已经做到?让孩子学习自己是否有拿起书本学习呢?如果您自己的未能做到的事情,您让孩子做到他们会怎么想,孩子内心会平衡吗?要求孩子有修养、有礼貌,而自己却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这合适吗?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镜中影”,透过孩子就能了解其父母的为人和修养。也就是说,作为父母应该先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之后再要求孩子模仿自己的言行习惯。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想要培养高素质的孩子,仅仅靠说教是根本行不通的,关键还是调整孩子的成长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世界上有众多学科,却唯独没有为人父母的科学,这是因为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针对孩子的家庭教学活动需要父母与孩子们一起从做中学、与孩子一起成长。教育从来都是双向的,我们教导孩子认知世界,孩子也会反馈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看待世界的角度,让我们能去重新审视、认知这个世界。
制作食物2、给予孩子独自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人生成长进步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生活独立,父母作为孩子成长历程中最重要的导师,父母需要给予的就是孩子独自融入社会生活的综合能力,比如孩子独自行走并辨识安全、危险的能力;选择与谁合作、找谁寻求帮助的能力;通过劳动获取成长资源与社会生活地位的能力......
家庭教育就是父母通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方式将自己所具备的生活习性交交赋给孩子,父母的陪伴影响孩子对世界的基本认知状态,影响孩子人生性格、心理安全感的形成,那些缺乏父母关爱、陪伴的孩子多表现的孤独、不合群、没有心理安全感,甚至没有基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狼孩的故事》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一个山村里,人们发现狼群里有两个人类孩子。
人们打死了狼后,在狼穴里发现两个狼孩,大的八岁叫卡玛拉,小的两岁叫阿玛拉。
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 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 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阿玛拉在第二年去世,卡马拉活到十六岁,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家庭教育活动的本质是为孩子授渔,也就是教导孩子学习成长的基本方法。学习活动的本质是孩子通过模仿习得独自生活的能力,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孩子养成独自生活的技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家庭教育培养的是孩子【20年后】独挡乾坤生活的智慧。人生的学习成长不同于饥渴时所摄入的食物和水,不能立刻有温饱的感觉,学习知识文化是为明天的生活储备能量,今天“学以致用”用的是昨天获得的技能。孩子的成长过程是缓慢的,从怀孕的那一刻起,孩子就开始了学习成长。出生之后,学习更是成为了孩子最核心的工作,而孩子所有学习活动的本质就是为孩子二十年之后独自生活、独挡乾坤打基础。社会随着时光一刻也不停息的在向前发展,生活时刻都在发生变化,适应生活最好的能力就是适应力与应变力,给予孩子独立生活技能的本质就是引导孩子学会应对一切生活挑战,教导孩子应对世界的千变万化的能力。那么,家庭教育应当为孩子适应千变万化的世界储备哪些应变能力呢?
引导孩子向前1】探知事物本源的好奇心。每个刚出生的孩子对这个未知的世界总是充满了无尽的好奇,总是想一探究竟,这便是科学界常说的科学精神。是的,孩子天生具有科学探索精神。但是,生活中家长发出的“别乱问”、“别乱动”、“别乱摸”、“别......”正在抹杀孩子爱探索求知的好奇心。早期家庭教育与早教的目的,并不是说让家长早早地赶着教孩子数数、认字、将孩子推入教育系统,而是希望父母早点意识到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如果不等孩子好奇和探索之心长大,就早早将各种知识强行“灌输”给他们,孩子的好奇心就得不到滋养,兴趣就很容易被磨灭。等孩子到了学习的年龄,可能最讨厌的就是学习、讨厌接触新事物,真的变成了“厌心”。孔子讲:“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建立在对新鲜事物有浓厚兴趣基础上的。为什么不厌倦?因为孩子一直保有浓厚的兴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才能够想要去探索,并且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收到良好的反馈,从而更加主动地再往更深层次探索。和孩子所学的知识相比,对事物产生兴趣的能力,才能使孩子保持进取、探索、成长的动力,才是保证孩子在社会巨变潮流中保持探索精神、具备核心竞争素养。
2】通过已有知识资源创新、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游戏力》:“让人最尊敬的人是那些能够创造产业、创造就业岗位的人。”未来究竟会怎么样,现在谁也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而所有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创新和面对不确定性的未来能够灵活应对。因此,相对于了解孩子在学校是否听话、成绩如何,更应该关注孩子是否具有创新、创造力,是否对不解难题“刨根问题”。好奇心是孩子创新、创造的动力源泉,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人们生活的必须,进而创造出对人类、社会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孩子们的奇思异想并不是胡闹,“五彩树”、“蓝太阳”并不是瞎想,这是孩子对生活独特思维想象的体现。有人说创新、创造是个体先相信,而后将所相信的事物付诸实践的过程。人工智能时代已来,想象力、创造力是人超越机器人的关键。作为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不断创新的能力,让孩子以创新的观点和态度解决问题、适应未来生活。
3】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力就是孩子根据自身兴趣、成长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完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力呢?那就是引导孩子察觉自己现在想要得到什么、理想是什么、擅长什么?现在拥有什么、准备怎么做?未来在前方,一直在不断的进步、完善。今天学习的很多知识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被淘汰,面对变化中的世界,保持强大的学习力,是“勇立潮头”的不二法则。所以,生活中越是优秀的人越爱学习,保持不被时代落下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断奔跑。学习力不仅限于学习文化知识,它还包括与人协作、自我成长、应对突发事件等一系列能力。
自主学习3、引导孩子形成积极向善的人格习性和健康的心理
孩子的人生性格多从父母那里继承,父母是孩子模仿学习的第一榜样、是孩子人生之中的第一任老师、是陪伴孩子成长的时间最长的人,也是唯一的终身成长导师。孩子成长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是与父母一起度过的,孩子的行为习惯也尽皆从父母那里模仿而来。一个新生命“赤条条”的来到这个世界上几乎一无所有,生活中的一切活动都需要父母帮助完成,饿了、渴了由父母提供食物;困了、烦躁了要父母哄;孩子的生活尽在父母的帮助中完成。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这从生命的基因遗传和成长环境量方面说明了父母对于孩子成长活动的重大影响。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丝牵挂”,唯有健康可塑的身躯,教育活动存在的价值也就在于人生性格的成长可塑性。孩子的生活习性、饮食习惯、言语习惯都从父母那里继承,人类之所以能够分为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信仰几乎完全依赖于父母的陪伴教导。正所谓“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全世界新生命降生之时几乎是完全相同、平等的,他们没有财富多寡的差别、没有信仰差别,无贫富、贵贱之分。但是,社会生活的现实是无论以多大的区域做对比,都不可避免的产生穷人和富人之分、贵人和贱人之差,还有愚人和贤人之别。造成这些差别的根本原,就在于他们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不同的人生性格。
人们常说:“画龙点睛”,父母就是孩子成长路上能够点睛之人,父母带领孩子开始认知世界,感知周边生活环境中的真、善、美、丑,是孩子人生成长中成龙、成凤的领路人。孩子的成长进步,起源于对父母生活言行的模仿,孩子“子承父业”式的从父母那里继承基本的生活习惯和人生性格。人们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的人格习性和心理决定着孩子现在和将来重要的成长方向。所以,为人父母之后,应该更加注重修养自身的言行习惯和保持健康的心理活动,做和谐社会的推动者和创新实践者。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以邻里互助,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一项公益普惠的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即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
会不会对以后学习有影响呀?
恭喜题主,你有一个聪明活波喜欢探索的孩子,他可能有着发达的右脑“艺术脑”,与你的担心相反,爱玩的孩子一点也不会影响以后的学习!
现在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有一个误区:主要是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迫不及待的竞相对孩子的学前教育投入了很大的焦点,不是什么超前的学前教育就是各种孩子并不一定喜欢的兴趣班,美其名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一些家长对自己爱玩的孩子很是忧虑。
这种忧虑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孩子以后的成功和成就可不仅仅是学校学那点知识来决定的,大家可以回顾一下我们自身的经历,工作后,学校学的知识有多少用上了?是不是很多知识早都过时了,而真正要用的知识是我们在工作中重新学习的。真正决定孩子最终成就的是由智商、情商、逆商、财商等等综合来决定的。
而这些品质大都是孩子的童年时期就基本形成了,所以怎样从小培养孩子高的智商、情商、逆商、财商等品质?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孩子的智商培养离不开玩
众所周知,我们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主管语言、逻辑、数学、分析等功能,被称为“学术脑”,思维特点是连续性、分析性和延续性;右脑主管韵律、节奏、图画、想象、情感、创造力等功能,被称为“艺术脑”,思维特点跳跃性、无序性、直觉性。
脑科学研究发现:6岁以前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喜欢玩,特别好奇,对什么东西都容易感兴趣,而且特别喜欢问十万个为什么,所以这个时期是智商培养的最佳时期。
聪明的父母会把握孩子爱玩的特点,借助各种玩具和运动等,通过鼓励孩子玩,陪孩子一起玩的方式,不断引导孩子观察和思考,充分的发挥孩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并各自把看到的想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创意右脑,又训练了孩子的逻辑左脑,左右开弓大大的促进了孩子的智商发育水平。
孩子的情商培养离不开玩
人们常说左脑决定IQ,右脑决定EQ,高情商比高智商更重要。而右脑就是人们所说的情绪脑,负责形象思维,用于接受和解读情感信息,儿童的很多行为主要受到右脑的支配,所以我们可能常有这样的体会:孩子莫名其妙发脾气,不讲道理;两个孩子刚刚还愉快玩耍,突然就可以翻脸置气......
所谓高情商其实就是帮助孩子认知自我,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而这些方面通过孩子玩耍间的冲突处理或者和孩子一起玩情感类游戏比如角色扮演、心情猜猜猜等,可以很好的帮助孩子理解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学会和情绪对话,自我控制情绪等,从而打造孩子的高情商。
孩子的逆商培养离不开玩
人的一生中几乎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干大事,遇到的阻碍和挫折就越大,这个时候能否渡过困难取得成功最关键就在于孩子的逆商高低了。所以怎么从小培养孩子迎难而上的逆商,怎么提升孩子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陪同孩子玩耍的过程就是最好的逆商教育环境,在游戏玩耍的过程里,孩子天然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困难甚至突发情况,由于孩子把胜负看得很重,常常会因为一点小挫折或大发脾气或逃避退缩,这时家长做好鼓励和启发,引导孩子分析想办法,不仅能够提升孩子的目标感和毅力,还能锻炼孩子遇到困境时开放的思维模式。
孩子的财商培养离不开玩
看过《富爸爸穷爸爸》的家长都知道:财商,是理财的智慧,是一个人与金钱打交道的能力,是一个人正确认识金钱及其规律,正确使用金钱的能力。
通过在孩子的玩耍过程中,可以场景化对孩子进行财商的培养,比如通过和孩子一起玩钱币组合游戏、大富翁桌卡游戏、超市购物体验、义卖活动等等寓教于玩,能够很容易帮助孩子理解深奥的财富道理,让孩子从小认识、理解、使用、管理和创造财富,有利于孩子建立一整套面对物质生活的正确合理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综上,依循孩子大脑的发育特点,6岁前的孩子正是应该尽情玩耍的阶段,促进孩子大脑开发的主要方式就是玩,通过玩了解世界,通过玩学习知识,通过玩掌握技能。我们家长可以有意识的锻炼孩子的专注力,理解力,记忆力,但不是在玩耍的年纪操心孩子提前学多少课本知识。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大家的好朋友瀚升君!育儿路上我们一同成长,欢迎喜欢交流的你多多评论+关注!
关于【瀚升网络科技是干什么】和【无良商家把饮料当奶粉卖】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