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中合网络科技怎么样,你认为谁才是第一诗人?
李白杜甫白居易,到底谁才是第一诗人?
诗魔白居易先排除在外。原因很简单,白居易自知不及李杜,《与元九书》:“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迨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至于贯穿古今,覙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白居易的诗流传很广,《白氏文集》在日本广为流传,《源氏物语》也引用。
赞李杜的人很多。有捧的有踹的。
唐.韩愈《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清.赵翼《论诗五首》: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间接说明了李杜的诗篇影响深远)
下面回到正题,李白、杜甫谁是第一诗人?
李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两人风格各异。
李白:莫知其来,莫知所终,壮澜宏大,逸兴遄飞。
杜甫:精粗巨细,巧拙新陈,险易深浅,浓淡肥瘦,靡不毕具。(胡震亨《唐音癸签》)
我以前写了一篇文章《为文学者的九层境界》,现贴过来附后。按照九层境界的标准,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文学的自由之身,即信手拈来的自然化的自由。
纵观杜甫诸诗,工于格律,精工细雕,炼字传神(如:身轻一鸟过),因为文要随形,所以导致意境的碎片化拼凑。下面举一些例子。
(李白《戏杜甫》云:“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这个“苦”,就是指杜甫把写诗当成一个工匠之事来做,失却自然。)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评:前四句太抽象,拼接,最后一句的结论很突兀,少转折与铺垫)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评:前六句很大气,最后一句结尾停在眼前之杯,与前面气势落差太大,镇不住场子。唐朝很多诗人都如此,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等)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评:杜甫诗,一贯化的场景碎片化拼凑,最后一句小家子气,与《茅屋歌》行云流水,不可相比)
总评:杜甫诗,相当多的诗作还处在为做诗而做诗的阶段,以写诗本身为目标,而不是以自己的思想情感为目标(当然,杜甫的叙事诗相对要自然些)。
站在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文学自由之身的角度,我个人认为李白胜杜甫。他是唐诗第一人。他的诗率性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万物“皆信手拈来,化之为文。此时万物即我,我即万物,天人合一,使人莫知其来,莫知所终,无定可循,无相可循,此时为自由文学之身,其文虽经时弥久,仍能使人感受其精神力量的辐射。”例子我就不一一举了,太多了。如《蜀道难》《天姥》等。
《为文学者的九层境界》Urna风之度2005年7月26日
第1层【文断】与文学无缘,不爱好文学写作。 可能爱好文学阅读,即使是写东西,也只是表达信息,“看山是山,画山不似山”。
注:因文学与画画类似,为简洁起见,用此喻,此时“山”涵盖“文学世界”的“一切元素”:日月星空、江海山川、鸟兽虫鱼、松竹梅荷、亭台桥阁、科史地哲、渔樵耕读、文人骚客、贩夫走卒、人情世故、社会百态、个人情怀……
第2层【文念】有文学爱好,但不执著刻意。间歇练练文学写作。有一定的文字功底,“看山是山,画山是山”
第3层【文迷】有执著的爱好,广集先秦诸子、汉赋乐府、魏晋风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后文章……博览西方文学,神话故事、人文地理、经史子集、科史文哲等书籍,揣摩而化文,此时“看山是山,画出好山”。至深为“文痴”。
第4层【文奴】有深厚的文学学习基础,讲究“文法森严”、拘泥“词、情、境、意、气、韵”六古法及平仄,注重文技及形式,循规守旧,“为文而文”,词汇丰富,词气纵横,词才横溢,文章无自己的个性或深邃思想,所写的文章与前人(包括古人)或中国大多数文学爱好者相同或相似,没有创新力,有时写着写着,就不知道该怎么写了。“看山是山,为山而画山,而将自己的情怀包裹于山中”,至深为“文史”。
第5层【文戏】由于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文章刻意求变,视写作为游戏,爱文字游戏。词法、章法(即内在的自然、社会、心理及文学规律或逻辑)、文法及自我的社会体验日臻成熟。此时尚未形成自我个性的写作风格,“看山不似山,山亦为山,山本为山,山来山去”。
第6层【文我】在文学学习及实践的基础上,刻意追求自我的风格。力求摆脱“文奴”之相,逐渐形成独特的本我风格、气韵或气势,并养成真我的个性化人文情怀。“看山不是山,山即我心,为我所用,画山似山,我心即山,即为御山之人”。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表现自我情怀而出悖意,即显其功力不足;相比之下,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境界要高得多。
第7层【文退】长期的文学写作操练及自我风格的日益完善,使其不再以写文章为目标,也不以突出自我为目标,不受词法、章法及文法的局限,而是以一个更高层次的个人情怀及人文关怀为目标,以求写作与自我的精神境界融合,追求“文我相融,文我不分,文即为我,我即是文,文发于心,心血铸文”。
第8层【无念文】不以写作本身为念,也不以文学本身为念,突破了写作及表现自我的禁锢,以“无文之法”书写,因以无招式的文学方法而使之达到“文法自然”的境界,“词与文合,文与心合,心与意合,意与境合,人文一体,自出机杼、心无所碍,文无所碍”,无人工痕迹,无追求表现自我的痕迹,并且,在这种“文无所碍”过程中,体现着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深刻的人文关怀、深博的社会阅历、深邃的思想境界……
“无念文”与“有念文”相对。 李白在黄鹤楼“眼前有景道不得”即是明证,如果强行有意为文,为文而文,结果将会是文不高文。
第9层【文道】因常生“无念文”,则可入“文道”之境。此时无为而无不为,世间万事万物俱为我用,日月星空、江海山川、鸟兽虫鱼、松竹梅荷、亭台桥阁、科史地哲、渔樵耕读、文人骚客、贩夫走卒、人情世故、社会百态、个人情怀……皆信手拈来,化之为文。此时万物即我,我即万物,天人合一,使人莫知其来,莫知所终,无定可循,无相可循,此时为自由文学之身,其文虽经时弥久,仍能使人感受其精神力量的辐射。至此为“文圣”(亦称文豪)。
打字不易,让我们互粉吧朋友
关于【宿州中合网络科技怎么样】和【你认为谁才是第一诗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