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乘风破浪,闪亮的剑滩
--南战区登陆舰支队海南官兵回访
努力把个人理想和愿望融入强军梦,增强使命感,扎根营区,为营区贡献力量。
海上的巨轮在海浪中翻滚,铁翼在空中飞翔。
1000米、500米、100米……今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方战区司令部海军登陆舰海南号在南海某海域进行了联合训练演习。某型舰载直升机缓缓接近中国第一艘两栖攻击舰海南,并成功着陆。不久,他们在天空中咆哮,冲进了深海。
上图:海南组织了多机起降训练。燕征风波
它是一个梦想家,也是一个梦寐以求的人
2014年3月,井冈山根据命令起航,在泰国湾、南印度洋和其他陌生海域搜寻和营救失踪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创造了许多远洋航班中的第一次。
2018年,iokayama加入了海上训练舰队,创造了多项新记录。
“新时期,在登陆舰官兵的不断奋斗中,梦想成真:国内两栖攻击舰战斗力逐步形成,两栖作战力量的使用不断扩大,两栖投射能力稳步提高。”
去年年底,海南发射了第一个三维投影任务。作为机长,陆永军需要指挥导航、航空、着陆等部门完成相应的工作。他带领船上全体官兵集思广益,克服困难,将各作战环节纳入协同作战体系,畅通指挥网络,优化指挥调度,加快两栖攻击舰战斗力形成。
我们的航线继续从近海扩展到公海
“女人不是男人的对手。先进的设备使胜利越来越充分。我控制这艘船,服从党的命令!”海南海军舵手吴彤在日记中写道,海南加入海军的那一天。
2017年5月,一次远程任务对井冈山的综合保障能力构成了严峻考验。吴彤总是令人难忘。各种设备将装载车辆和码头。官兵们反复修改扣减方案,轮班巡逻,确保长距离系泊的稳定性。最后,井冈山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完成了渡海任务,探索总结了一套标准的海上运输程序。
“所有作战单位都必须扭成一根绳子。”多次参加联合演习的郑康波说,通过与其他军种和兵种的不断交流、碰撞和磨合,他们逐步突破了平台的指挥系统,整体作战能力提高了一倍。郑康波自信地说:“我们的航程不断从一个海上扩展到另一个海上。我们的各项任务为我们的训练部队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在两栖作战新起点上,加快提升新型高质量战斗力
当年,张尚新、陆永军、吴彤等战友作为第一批接收海南号护卫舰的官兵,第一次看到了海南号护卫舰。
面对没有经验、没有数据、没有专业人才的“三大挑战”,海南军舰的后续建设和加快战斗力形成的任务无疑任重道远。
加入舰队后,海南立即转入战斗训练。张尚新带领航空部官兵恢复舰载机起降训练,分析各种数据,梳理分类协同指挥的100多个阻塞点和难点,不断优化完善作战流程。
测试结果公布当天,几组舰载直升机从海南甲板起飞,标志着海南垂直投影能力初步形成。
“现代立体登陆作战注重指挥,难以协调。”卢永军说,为了加快生成新的高质量战斗力,他们加快了舰载飞机、舰载飞机和舰载保障作战和指挥流程的验证和改进,探索了各装备的性能边界,充分发挥了系统的最大战斗力,有效扩大了两栖作战力量的使用,稳步提高了平台的自卫能力和两栖投送能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