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超级风暴真的来了吗。
这两天的商品市场,用两个来形容:凉爽!
一位朋友感慨道:“高烧不退,市场降温消暑,夜盘更是满屏绿意,环保清新……”。
周三国内期货市场日盘中“绿肥红瘦”几乎全线下跌,铁矿石、镍、大豆油、乙二醇、原油等品种大幅下跌。“绿色的心情”带来凉爽。
一位网友说:“前一周还是‘一统江山’,这两天脑子就破了……你当初的力量是 ”直呼其名。
事实上,自6月9日以来,受美联储不断加息和缩减的影响,全球经济衰退预期不断增强。在高通胀、流动性收缩和通胀的预期下,大宗商品也开始出现集体复苏,仅仅一周多,基本上此前回落了一个多月的涨幅,个别品种的跌幅更是惊人。
截至周三下午23时,国内期货主力合约大多下跌。棕榈跌4%,大豆油跌近3%,燃料、菜籽油、乙二醇和棉花跌逾2%。橡胶涨幅超过1%。
鲍威尔说:“美联储理解高通胀带来的困难。我们坚决致力于恢复通胀,并迅速采取行动。”。
鲍威尔说,他认为目前美国的通胀过热,货币政策收紧将是对抗通胀的有效工具,加息将继续。
Harker认为,美国需要迅速达到中性利率,即2.5%,加息75个基点有助于美国达到中性利率。但他补充说,7月份的50个基点或75个基点的加息尚未确定,将取决于相关经济数据。“加息75个基点有助于美国达到中性利率,如果需求放缓速度快于我的预期,那么在7月份再加息50个基点可能会更好。”。
此外,Harker认为明年通胀率将高于5%,随后降至2.5%。
6月22日,美股开盘下跌,市场反弹动力迅速回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1.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1%,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1.2%。
商品牛市暂时告一段落,叙事诗级的下跌开始了吗。
这次下跌是意料之外的,但也是有道理的。
“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前期上涨主要是由于成本侧涨,”南华期货咨询服务部农产品分析师边舒扬说“受俄俄冲突影响,全球商品供应出现极端不平衡,但随着美联储的相继加息以及与俄关系的微妙变化,本来脆弱的需求叠加,商品价格“崩盘”也是时间问题,目前市场走的也是这个逻辑。”。
“目前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缩加速,经济衰退担忧加剧,对大宗商品产生强烈利空影响,近期大宗商品走势也趋向于经济衰退逻辑,因此大宗商品整体表现疲软。”。方正中期期货宏观分析师史家亮说。
从盘面上看,有色金属板块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最为密切,在政策收紧和经济衰退预期的影响下,有色金属表现疲软,但供给端偏颇和低库存使有色金属跌幅相对有限。具有强避难特性的贵金属显示出强的耐坠落性。预计全球经济衰退将继续发酵,市场避险情况显著加强,原油等风险资产明显受压,能源化板块均疲软。黑色系和建材板块末端需求低迷,加之自身供需放缓,原料端铁矿石价格压力较大。
史家亮表示,在全球央行加速收紧流动性的背景下,经济衰退担忧加剧,成为当前大宗商品交易的主要逻辑。但与此同时,供给端仍偏重,能源危机和供应链危机依然存在,这使得大宗商品价格难以断崖式下跌。
目前,商品已经过了强势的普遍阶段,进入了震荡分化阶段。
[财经新闻]
目前各大投资银行对大宗商品整体持偏颇看法,也强调了经济衰退的交易逻辑。“一方面,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和供应链危机继续困扰着全球经济,生产和生活成本不断增加,冲击着经济,预计很有可能下滑。”史家亮说。
目前市场普遍担忧经济衰退问题,无论是宏观经济数据的表现,还是货币政策转型冲击,还是供给端冲击,经济衰退担忧仍在上升,成为当前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波动的主要因素。史家亮表示,大宗商品本轮牛市基本结束,很可能继续走弱。
同样,边舒扬也认为,如果供方矛盾不能让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供方的负面反馈也会接踵而至,此次商品牛市走到头的几率更大。
访客普遍认为后期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剧烈。“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对终端消费来说可能是好事,但对中上游阶段的伤害比较大,尤其是采购了大量原料的生产企业,高前期成本投入和低产品出口可能使企业经营面临巨大危机。”。边舒扬建议,考虑到未来商品价格存在进一步下行风险,相关企业应充分运用期货价格发现的功能,及时进行对冲操作,规避或减少经营风险。
“在后期,美联储加速收紧货币政策,经济衰退担忧继续影响大宗商品走势,大宗商品整体将保持疲软。”。史家亮说。
国际原油价格的趋势性「反转」 市场分歧很大
近期国际油价波动较大,连日持续疲软。
昨日,国际油价跌幅进一步扩大,WTI原油下跌6%,损失103美元/桶,创下5月12日以来的新低。美国对原油抑价政策的预期和市场对原油抑高需求的担忧,将原油价格逐步推高至高位下跌行情。
彭博数据显示,上周能源类ETF下跌17%,其疲软期权成交量升至80多万手,创历史新高。创下如此高价的前两次看跌期权成交量分别发生在2008年和2014年。能源股的崩溃反映了市场对未来能源类企业基本面预期的重大转变和交易对冲需求的急剧上升。
“商品市场与股市不同,股市往往交易预期水平的内容,而商品市场在通过交易结束预期修复估值后,将回到目前现实的基本面水平。”。国海良时期货研究员章正泽表示,股市价格对商品市场价格更多是一种领先作用,更多地表明原油市场长期预期水平发生了转变。
“到目前为止,欧美对俄油制裁的态度存在分歧。”。华安期货分析师安然指出,一方面,俄乌冲突进入胶着状态,欧洲期待全面制裁等经济手段迫使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妥协让步,另一方面,美国从制裁中暂时剔除能源领域希望缓解目前国际原油市场的供应吃紧。
南华期货能源化分析师刘顺昌表示,目前美国成品油的分解仍处于历史高位,美国正处于夏季汽油消费季,汽油低库存的现实表明成品油消费有一定的韧性,是支持油价的重要因素。同时,经济增长预期的快速下滑,下调了市场对未来原油需求的预期。
事实上,就目前而言,原油市场前期大多数利多指标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除了宏观层面压力外,原油供应端也出现了边际变化。
本周,有迹象表明,进一步增产的几率正在提高。“目前市场供应端的焦点正在从欧盟对俄制裁转向OPEC将以多大幅度增产,如果沙特和阿联酋继续加大增产力度,油价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刘顺昌说。
“我们认为,所谓利德指标的转向,特别是供方利德指标的转向,只停留在更多或可能的预期水平,但实际上并没有明显的转向信号。”。章正泽表示,供应端最初的利润大多在于OPEC+的低增产效率和美国页岩油难以大幅释放,目前市场所谓的转向大多表现在OPEC+上。
他表示,近期市场上关于增产预期的信息较多,而OPEC+低增产效率的原因,除了一些国家的主观意愿外,主要是2020年以来低资本支出导致的挖掘机数量较少。“随着油价上涨,近期OPEC国家石油钻机数量有所上升,但考虑到常规油井从钻机上出油至少需要8个月,今年很难看到OPEC国家的产量大幅上升。”。
欧佩克产油国可能会增加产量,但安然认为原油供应吃紧的格局并未得到缓解。“另一方面,只要暑期消费旺季临近,美国没有暂停燃料出口,相对较低的产品油库储存仍将是孕育能源危机的隐患。”。从安然来看,当前油价暴跌多是由于技术回调和避险情绪的多重共振,上游资金成本投入长期短缺是导致原油供应短缺的核心因素,同时欧美对俄制裁态度依然不软化,伊朗、利比亚、委内瑞拉原油生产复苏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油价会很高或持续。
聚酯产业链的困境依然是乙二醇最“衰落”
受成本端油价大幅下跌、海外紧缩加剧、国内需求疲软等影响,聚酯板块近期整体疲软,内部出现一定分化。截至昨日中收盘,本周PTA期货、乙二醇期货和短纤维期货分别下跌3.12%、9.24%和4.3%。在三个品种中,乙二醇表现最为“衰落”。
事实上,乙二醇连续多个交易日大幅下跌,这与身高库存基本面有一定关系。
天风期货分析师刘思琪表示,上半年乙二醇快速累积,绝对库存回升至120万吨历史高位水平,宏观情绪悲观,“空配”资金过剩产能品种,成本端大幅下跌也推动乙二醇震荡向下。上周六位于上海的乙二醇装置发生安全事故,被报道为低负荷运行和事故的原因之一,市场对乙二醇负荷提高的担忧加剧了乙二醇负荷提高、储存库的压力。基于此,乙二醇在三个品种中表现最低迷。
CCF统计数据显示,华东主港地区港口库存周度继续从5.7万吨累计至123.5万吨,主要受太仓地区大船抵港影响。“在市场预期的库存拐点不断证明的情况下,前期价格反弹的乙二醇再次成为市场的‘空配’品种。”。国投安信期货分析师关迪表示。
目前,整个聚酯市场仍处于高成本、弱需求、高库存、低利润的困境。
“从基本面来看,需求拉动也是聚酯疲软的主要因素。短期内,终端开工低、聚酯高库存低利润的状况很难真正有效解决,受其影响,聚酯产业链都难以得到较大改善,化工行业也面临较大改善。”“中显示疲软,”浙江商期货分析师朱立航表示。
“在最终需求季到来之前,整个聚酯产业链的品种价格仍将被动跟随上游成本端的波动,中下游品种加工利润的修复需要通过自身的供应减量或上游原料端的下滑来实现,”关迪说。
刘思琪表示,聚酯产业链之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成本侧原油的走势。美联储大幅加息后,市场宏观情绪悲观,油价疲软。从原油基本面来看,俄乌冲突造成的供不应求和低库存问题尚未解决,基本面仍处于较多格局,宏观情绪稳定后或有修复行情聚酯产业链品种可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恢复。
“在高库存下降之前,乙二醇没有大幅度反弹的基础,绝对价格跟随成本端油价的波动,自身利益难以大幅度修复。”。朱立航说。
刘思琪表示,乙二醇期货价格已经接近前低点,总体估值偏低,低位不宜看空太多。但高库存问题难解,缺乏向上驱动,短期内仍保持疲软走势。
1g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