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海长宁龙之梦新能源街区一期火爆之后,二期已于近期开盘。二期占地近万平方米,是上海最大的新能源汽车街区。
新能源汽车和商场,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东西,正在上演一场“火与冰”。所谓“冰”,就是一些老商场空置率高,需要转型升级,寻找全新的替代客户。“火”指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在销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探索全新的销售模式和营销渠道。
戴德梁行华东商业地产部高级助理总监陈云久认为,随着“其他经济”的兴起,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男性相关业态成为商场标配,这种新业态与商场相互赋能,可以为新能源汽车业态带来新的体验式商业空间,而新能源汽车业态的反馈就是客流的吸引和高额租金回报。
在购物中心聚会。
据了解,长宁龙之梦新能源街区位于上海老商圈中山公园附近的长宁龙之梦商场地下二层核心区域。目前已吸引特斯拉奔驰EQSmart一汽奥迪腾势一汽大众广汽丰田比亚迪小鹏欧拉蓝兔爱安SAIC荣威雷克萨斯等近20个汽车品牌聚集于此。
其中,一汽奥迪为全国首家购物中心店,一汽大众广汽丰田为上海首家店,蓝调极速福克斯小鹏Smart为长宁区首家店,主题街区一站式聚集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模式,解决了很多地方客户购车试驾时间长品牌体验中心分散工作辛苦购车不方便等问题。
无独有偶,作为今年上海最大的新开商场,上海天空万科广场也在第一黄金位置引入了蔚来等三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只有蔚来在开业前三天销售额突破千万。
仲量联行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车品牌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各种渠道触达消费者。展厅往往只承担体验功能,消费者的订单全部在网上完成。同时,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很少需要维护。强大的体验和文化塑造需求,使得新能源汽车更青睐核心商圈的优质项目空间。
那么,哪些购物中心更受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青睐呢?“通过对1000多家新能源汽车门店的分析,我们发现65%的门店位于一二线城市。”据招银国际研究报告分析,目前五大商场运营商(万达华润置地龙湖新城万科旗下的印度)占据新能源汽车业态30%的市场份额,来福士等高端商场可将多个新能源汽车门店引入同一商场,可见汽车门店的竞争。
仲量联行指出,对于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品牌来说,首要任务是树立形象,提升知名度。所以选址首先考虑的是位置,其次是成本。此外,由于新能源汽车体验店的空间和布局必须满足特定的技术标准,以满足展车的尺寸和重量要求,因此选址项目的停车场需要有充电桩的安装门槛。“所以核心商圈核心零售物业的一楼多作为选址标的,面积在300 ~左右。
商场招商的主要形式
目前,传统商场和购物中心的竞争格局正在被重塑,空置率也呈上升趋势。
“餐厅和儿童服务店大面积撤场,是商场空置率上升的主要原因。餐厅和食品店的面积已经关闭,占44%,其次是时尚和亲子设施。”第一太平戴维斯指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上海商场空置率环比上升2.0个百分点,至11.9%,同比上升2.9个百分点。其中,商场的空置率在核心卜
空置率的提高也直接导致商场租金收入的减少。第一太平戴维斯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上海商场一层平均租金环比下降1.2%,至每天每平方米26元人民币,2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9%。核心商圈和非核心商圈首层租金环比下降0.6%,环比下降1.4%,环比分别下降0.3%和1%。
同期,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产销两旺的态势。据乘联会统计,今年9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达到61.1万辆,同比增长82.9%,环比增长14.7%。1-9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387.7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13.2%。
在此背景下,“财大气粗”的新能源汽车业态成为各大商场的“香饽饽”。据招银国际统计,新能源汽车门店可以支付高额租金,通常是商场平均租金水平的3倍。同时,他们对续租的租金涨幅并不敏感。住满三年,房租一般涨30%。
陈云表示,为了保证项目的整体调性档次和可持续招商,即使招商难度增加,也不是所有品牌都能入驻核心商圈的购物中心,但高科技绿色生态工业美学体验性高客流吸引力高租金的新能源汽车业态可以满足任何层次购物中心的品牌要求。同时,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目标人群是城市中产阶级,恰好完全是大部分购物中心的目标人群。
第一太平戴维斯英国商业研究部总监Marie Hickey也指出,纵观全球零售市场,新能源汽车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是业务的领头羊。在实体业务恢复的过去18个月期间,新能源汽车的线上线下销售表现良好,疫情过后将继续通过强劲的营收和门店机会获得收入。
增量市场前景广阔。
在销量快速增长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各大新能源汽车品牌正在继续扩大销售渠道版图,进军重点一二线城市,竞相进军三四线城市,展开新一轮销售渠道竞争。
在位于南通CBD的中南世纪城,除了一楼的常规门店外,中庭区域的大部分也被新能源汽车业态占据,其中不乏知己樊菲柯灵等“造车新势力”。
在陈云九看来,随着一二线城市市场的逐渐饱和,以及汽车电动化的不断发展,下沉市场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与传统业态相比,新能源汽车业态的租售比极低。如果销售市场持续火爆,这种业态的出租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商场的运营数据来看,很多新能源汽车商场的月销售额已经超过3000万元”,陈云久指出。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商场数量不低于1300家,预计今年年底将增加600 ~ 800家。“如果每个商场按平均300平米计算,意味着商场净出租面积将达到18万~ 24万平米。”
招银国际的预测更为乐观。据机构预测,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商场门店将增加800 ~ 1000家,将带来高能耗城市24 ~ 32万平方米的租赁面积需求,为龙头商场带来5% ~ 10%的租赁面积增长。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合作处于“蜜月期”,但新能源汽车与商场仍未“天作之合”。一方面,新能源汽车门店大多位于商场地下,商场总面积有限;另一方面,购物中心也需要平衡租户和业态的组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客流
发表评论